电影

对话方励:关于《里斯本丸沉没》,人们没有足够重视“情感”这个出发点

非非马:在这部纪录片电影迎来英国首映的时刻,导演方励希望观众不论来自什么国家、什么文化背景,都能放下意识枷锁,去直击那些最本真、最质朴的东西。
方励表示,《里斯本丸沉没》只想展现战争中一个最为微观、曾经被遮蔽的一角,在这个微观的小角落里,有人性、情感和命运。“它值得被更多人看见。”

在《里斯本丸沉没》英国首映礼的前一天晚上,我对导演方励做了三个多小时的采访。虽然他前一天傍晚刚落地伦敦,但他似乎完全不用倒时差。也或者,他本就没有“时差感”,因为他常年每天只睡4小时。他舍不得“浪费生命”去睡觉,并让自己的身体适应了这种节奏。

诚实地讲,我还是能在某些时刻嗅到他身上散发出的疲惫。毕竟,那也是将满72岁的肉体凡胎。毕竟,自去年9月6日影片于中国公映开始,他已连轴转地跑了近四个月路演,做了150多场交流。但他是这样一种“精神铁人”,能调动出超强的精神力,去极大地延展肉身的耐受边界。又或者说,他非常舍得“燃烧”自己。一如他流传甚广的名言: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,不是养生,而是淋漓尽致地燃烧生命。三个多小时的采访,他高强度地密集输出,对各种细节、数字、人名的记忆,犹如刻在脑子里般清晰。

若不是这种“强人”特质和“自燃型”人格,大约方励也完不成《里斯本丸沉没》。这部历时8年才完成摄制的纪录片,经历了各种坎坷,也不得不被3年疫情延宕了周期。由于周期长、多国摄制、动画制作成本高昂,它的总投资近8000万元,烧光了方励所有积蓄——他甚至还不得不陆续卖光自己在国内的三套房产(北京两套、成都一套)。雪上加霜的是,疫情期间方励其它的产业也都在亏损。“那段时期,不是某个人,是整个电影行业都很难。”但方励不是被困难羁绊的人,他甚至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去想这些烦心事。从60岁就嚷嚷着“生命进入倒计时”的他,自有他的“时间账”:“我的今天和明天,太珍贵,有太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完成。”

您已阅读11%(641字),剩余89%(5438字)包含更多重要信息,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,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,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,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,侵权必究。
设置字号×
最小
较小
默认
较大
最大
分享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