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等教育与海外留学

中美关系续恶化 新东方增长遇阻

中国领先的民办教育服务提供商,将留学相关业务增长放缓归咎于国际关系变化

从董明珠“海归间谍论”看留学生污名化现象为何盛行?

肖经栋:很遗憾的是,面对以董明珠为代表的海归间谍污名化现象盛行,中国国际教育界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。

特朗普指责美国大学违反外国捐赠法

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要求执行关于美国高校接受外国资金的联邦法律,并改革大学认证制度。

特朗普政府暂停向哈佛提供22亿美元资金

起因是哈佛大学拒绝配合美国政府的施压要求,此举标志着白宫与美国大学之间的对峙升级 。

美国撤销500多个外国学生签证

随着对大学的打击力度加大,高等教育协会表达了担忧。

英国内政部对毕业生签证的改革遭到反对

英国政府限制海外学生留在英国的计划遭到教育部的反对。

特朗普政府将审查对哈佛大学的90亿美元联邦拨款

继哥伦比亚大学最近被撤销资助之后,特朗普政府针对精英大学的行动再次升级。

监管机构称英国院校破产风险上升

根据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的数据,留学生人数减少和员工成本上升正在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。

禁中国公民获美国学签法案提出将加剧赴美留学人数下降

肖经栋:预计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的下滑趋势至少会持续3年之久。

英国正在经历一场毫无必要的学术衰退

奥哈拉:由于缺钱,英国的大学被迫陷入了一场残酷的学生争夺战,并砍掉学术院系,使英国的研究和教学基础空心化。

有了人工智能,学生仍需独立思考

奥康纳: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诱人的捷径,但如果在学习阶段就依赖它,学生可能无法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。

找到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,只需五步:专访宜校创始人肖经栋

国际教育在每个地方以及每一所学校,都有很大的差异性。这也是国际教育非常有魅力的地方。

英国大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的人数激增

技术的迅速普及引发了如何评估本科生作业的问题。

《唐探1900》的当代留学启示录

肖经栋:从留美幼童开始所引发的留学潮,我们会发现留学一直是歧视和重视的矛盾结合体。

英国必须资助更多博士才能在AI领域领先

西尔弗:博士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价值。如果在英国没有数量合理的博士生群体,大学教学和开展研究的能力将会崩溃。

留学性价比的风吹到了中东

胡馨儿、袁漪琳:留在当地就业,对于把留学目的地放在中东的学生而言是符合“性价比”逻辑的结果,而中企出海的东风又为他们带来了一波新的机会。

伊朗正在遭遇严重的人才流失

萨拉瓦提:在国家发展依赖人才的当下,伊朗却在不断流失高材生和专业人士。人才外流是伊朗深层次系统性问题的外在表现。

呼吁西方华人社会共同挖掘“融入西方需要改变的观念”

何越:找出“融入西方需要改变的观念”,就是解决“周哈里窗”窘境的办法之一。意识不到此窗的存在,是“华社泡泡”居民的常态。

从李宗义案例看中国高校生态

林原:中国国内各高校腐败现象极为严重,公权力异化为牟取私利工具的现象司空见惯,最严重的腐败问题当属行贿、受贿。

中国国际教育将迎来最坏但也是最好的时代

肖经栋:随着申请难度的加大以及留学的复杂化,一些关注留学的家庭会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留学,这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件好事。

英中文化对比之九:“窝里斗”VS团结

何越:大陆移民想融入英国主流,提升集体地位,建设大陆华人社区观念是当务之急,也要打破泡泡,去除“窝里斗”的文化陋习。

吴柳芳,映射了谁的傲慢

徐瑾:曾经的世界冠吴柳芳,退役后遭遇职业困境,选直播也没有彻底走出困境。冠军尚且如此,不少挣扎在就业和谋生一线的软阶层,又该如何?

亲历中国民办高校中的“中国式选举”

林原:本来我以为联谊会会议要采取类似圆桌会议的形式,但会议实际上没有任何“联谊”、交流活动,我也没有与其他知识分子交谈的机会。

港澳在中国教育强国建设中能发挥什么作用?

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受访表示,港澳地区由于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制度优势,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能起到战略支点、绝对强点的功用。

海淀精英二代,坚信天赋决定论:专访社会学学者姜以琳

当贫富差距加剧拉大时,上名校的收益就越发明显。

特朗普胜选推动美国学生出国求学人数激增

此次选举结果推升了对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高校的搜索情况。

特朗普再任使中国国际教育重构迫在眉睫

肖经栋: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已经有21年的历史,也已经到了需要重构和反思阶段。特朗普的再任所引发的留学限制预期,会加快重构步骤。

英国学费上涨对学生和大学财务状况的影响

专家称,这些措施不足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问题或吸引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。

我们这个时代教师的神圣职责

林原:教师需成为拯救自己灵魂者,也成为拯救其他众多灵魂者。“满口马列主义、满腹男盗女娼”者应该受到唾弃。

不畏权势的法学家——从哥大校级教授联想到中国大学官本位等级制(下)

龚刃韧:中国大学最大的特色是官本位基础上的等级制,全职教师等级繁多、教师包括正教授之间收入贫富悬殊。

澳大利亚经验给予英国高校改革的启示

艾维森:要真正看清高等教育改革的整头“大象”,我们需要一套完善的长期战略,面向未来50年,而不仅仅是接下来50天。

为何英国公共事务中极少看到华人身影?

何越:个体公民参加公共与政治事务,是英国公民社会的常态。但大多数大陆华人移民仍习惯性地被动等待政策出台。

美国人对四年制大学学位失去信心

教育专家表示,入学率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下降和学生债务危机。

为什么十年之后,中国的大学仍然无法建立性骚扰防范机制?

李思磐:性骚扰其实是高校和学术圈现有的“结构”的有机组成部分,它也让资源垄断、近亲繁殖的结构更为固化。

澳大利亚将设定学生签证数量上限

27万的上限意味着,与2023年进入该国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学习的40.26万名留学生相比,留学生新生人数将减少三分之一。

评估:英国大学必须削减成本才能生存

今年由于国际学生数量显著下降,英国大学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财务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