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T商学院

Lex专栏: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耗不必是单向押注

数据中心完全有动力降低电费支出。

中国人工智能新秀深度求索(DeepSeek)证明,处理海量数据并不一定要消耗大量能源。与此同时,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其他地方则走上了更加耗能和资本密集的道路。不过,全球其他地区也有办法减少能耗。

据国际能源署(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, IEA)称,作为人工智能、数据存储等领域的后台主力,数据中心去年仅消耗了全球总能耗的约1.5%。但该机构预测,到2030年,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可能会增加到945太瓦时,超过一倍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超过日本的总用电量。

数据中心直接接入能源的“主机托管”交易一度很流行,但现在却让一些监督机构担心会对其他用户产生连锁反应。亚马逊正在争取增加其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,该数据中心与宾夕法尼亚州的塔伦能源核电站直接相连。同时,也有企业在推动从高污染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更清洁的能源。亚马逊和谷歌(Google)等公司正在投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。

您已阅读40%(396字),剩余60%(588字)包含更多重要信息,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,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,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,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,侵权必究。
设置字号×
最小
较小
默认
较大
最大
分享×